目录
卷首
良言一句三冬暖任萍;1
本刊关注_以核心素养为统领,引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——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解读(下)
理解语文课标变化,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宋浩志;5-6
明确新目标,定出新方向张小屹;6-7
新课标开启数学教育新征程刘克臣;8-9
数学新课标的四个主要变化黄婉华;9-10
变化与突破:英语新课标解读蒋京丽;11-12
基于物理新课标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秦晓文;12-13
化学新课标“新”在何处杨莹莹;14-15
强化生物学科属性,明确核心素养培养方向晋有奇;15-16
历史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进建议刘汝明;16-18
解读地理课标新变化,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邬雪梅;18-19
指向核心素养的科学新课标引领教与学路虹剑;19-20
思想_理论
我国教师交流轮岗成效、问题与对策马世洪;21-25
思想_专栏
成人、成年与成熟:青少年成长的体验李树英;26-27+33
思想_“双特”一席谈
人生为一大事刘志江;28-29
思想_微评论_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该从何处发力
劳动教育需要家校携手同行侯保成;30
评价牵动方能真“动”郭海涛;30-31
劳动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实践董薇;31
劳动教育需“教、学、评”一体化设计刘卫红;31
治理_党建
“五个一百”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刘春霞;32-33
构建“双减”评价体系,培养学生“优雅”学习习惯胡瑞士;34+36
家校村镇“四位一体”育人的实践探索田琳;肖志彬;35-36
教师发展
教研基地助力思政学科持续生长刘梅;37-38
教研基地推动生物学课程的建构、实施与评价闫新霞;38-40
依托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艾涛;40-41
教师发展_轮岗日记
我和学生共成长耿亚楠;42
班级日志架起沟通的桥梁桂姗姗;43
德育_深入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
目标衔接是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“活的灵魂”谢春风;44-46
德育_本期话题:“双减”背景下,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?
“双减”背景下,如何提升家校合作实效性冯丽娜;47-48
以微课促“双减”落实,共建和谐育人场域王红艳;48+65
做到“五动”,开好线上家长会韩国凤;65-66
家校共育,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佘平平;66-67
关注学生“双减”后的课余生活娄灿;67-68
刊中刊
学习力,让学生成长更有力量49
加强单元课程建设 提升学生学习力张荣华;50-51
创设探究空间,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张娜;52
创设大空间语文课堂,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肖陈萍;53-54
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真的舞台贾红燕;55-56
精心开展核心活动,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康旋;57-58
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赵旭;59-60
探究语境建构策略,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任晓旭;61-62
巧用课堂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力赵二丽;63-64
课程与教学
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有效“输入”与“输出”欧阳婕琼;69
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探析王鑫;70
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孔磊;71-72
北京中考英语听说转述题型的应对策略常颖;73
依托单元整体设计,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李文明;秦继兰;74-75+77
“双减”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曹卫东;76-77
学科评语的实效性探究——以小学英语课程为例马佳明;段然;78-79
优化作业设计,助力课堂提质增效齐荣华;韩冰;80
立足校本资源构建课程体系,赋能课后服务品质胡振芳;81-82
整合社区资源,开辟科学教育第二课堂赵文喆;83
集群背景下小初高科学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李亮芝;涂春霞;84-85
中小学师生“双向”教学文化的构建刘晓群;郝树萍;任乃容;86+88
实施唱歌教学,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郭宝;87-88
“双减”背景下幼儿音乐美育教育要“双增”何桂香;89-90
传统射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张兴娜;王无敌;91
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甲骨文传承刘瑞红;92
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郭红艳;张红玉;93
移动学习应用于中学教学改革的策略金彬;94